第678章 劳改犯-《明末称雄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三年的劳动改造,让杜山身上甚至有了点军人的整肃风气。他坐下,腰也还挺的笔直,双手搁在膝上,不动如松。

    监狱长从旁边取出杜山的档案,其实不用看。他对自己临里的这个犯人也相当了解。

    杜山,湖北郧阳人,宦官子弟出身,读过书。杜山的出身很好,他的祖父曾经做过知府,后来被免官回乡,杜家在郧阳老家也有不少的田地,日子依然富裕。他父亲还是个秀才,后来改为经商,生意做的不错。但后来流民造反,杜家遭遇灭顶之灾,他们家的钱财粮食被抢,房子被烧,父母兄弟等被杀,杜勋被裹挟进了农民军中。

    浑浑噩噩的过了几年,直到被官军击败俘虏。因为他当时在农民军中已经属于一个小头目,最后被判了五年劳改。

    在狱中度过了一段艰难时间后,他去了湖北银矿在竹山县的一个矿产,下井采矿,一挖就是三年矿。这三年里,杜山的表现一直很好,积极改造,因此得到上面的几次表扬,还获得了极其难得的几次减刑,最终,服刑三年后,他得到了提前释放。

    “杜山,你对以后有什么打算?”

    杜山有些茫然,是啊,有什么打算?他的家早就破了,曾经的明朝也亡了。如今是大汉新朝,他们在劳改的时候,除了下井挖矿,管教也在晚上给他们开学习班,组织大家学习认字。他们认字学习,多数时候是直接拿报纸学习的。因此对于外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,他们也听闻了不少。

    对于外面的那个世纪,他既有些向往,又有些恐惧。

    他甚至都有些习惯这里的生活了,除了一开始时报恐惧不安,这两年多来,他早已经慢慢习惯了这里的一切。

    劳改队里的生活并不是那么的可怕,在这里,除了没有自由,其余也还不错。管教们安排他们做事,每天什么时候起来什么时候睡,甚至什么时候上工什么时候下工,什么时候洗澡什么时候吃饭,都有严格的规定。

    但说起来,这里的劳动强度算不上很高,吃的也还不吃,隔三差五的还能有顿荤腥,每天都至少能吃饱。更别说还有热水澡,还有不错的监舍。

    甚至比起他在叛军里的那几年,都要好的多。那时的他们,整天担惊受怕,甚至吃不饱穿不暖,整天疲于奔命。

    监狱长看着这个才不过二十多岁的年轻人,劳改队里各种各样的劳改犯多有,但基本并没多少什么真正罪大恶极之人。那种人,也不可能留在中原之地,多是被押到边疆去了,呆的是防御警戒等级最高的地方。

    他这个劳改队里。多数都是如杜山这样的人,要么是些曾经的农民军,要么就是一些趁火打劫的山匪水贼,还有一些则是些坑蒙拐骗的。在皇帝那严厉的严打旨意下,开国之初,乱世用重典,无数的人被送进了一个又一个的劳改队进行劳动改造。

    据说,到龙汉二年时。总共有将近五百万人在各个劳改队里劳动改造,不但有男也有女,有汉人也有外族,士农工商,各个阶层的都有。这些人或是长达二三十年的刑期,或者只有一两年的刑期。

    用皇帝的话说,乱世须用重典,必须采用严打手段,狠刹一下彻底失控的风气。如今各地的治安等确实大为好转,但也使得大汉有五百多万个劳改犯。

    这些犯人在朝廷的安排下。在一个个的矿场、农庄里劳改,实际上也是自给自足,甚至还为朝廷创造了不少收益。

    现在天下形势大为好转,按皇帝的旨意,对于这些劳改犯们,也要慢慢的放出来。毕竟,朝廷的目的是惩前毖后。从龙汉二年起,对于那些劳改犯人,只要改造较好的,便要给予减刑。争取在未来几年里,除了那些实在罪大恶极的,绝大多数劳改犯人,都应当给予减刑。力争每年减少起码一百万劳改犯人。

    监狱长拿出了一个信封,推到杜山面前。

    “这是你的安置费,一共三十块钱,确认无误后,签个字。”

    劳改犯基本并不呆在监仓里,而是进行封闭的劳动改造。比如他们这个劳改队,就与湖北银矿签订了开采合同,他们负责一个矿的开采工作。银矿按他们开采的矿量给予工钱,这些钱劳改队收益后,一部份用以劳改队管教等的薪水,以及劳改队的开支,包括劳改犯们的食物衣服等开支。

    每个劳改犯每月还能拿到一笔生活费,这笔钱可以用来购买些烟茶糖等供应之外的物品。

    而每个劳改犯其实是有工资的,每个月都有薪水,但平时每月只发放一笔不多的生活费,并从中扣除部份做为他们的伙食费和服装费。剩下的,则被存在各个的帐户上,等到他们出狱的时候,做为他们出去后的安置生活费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