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至于是不是周邦彦的笔迹,李定安还真就不知道,关键是这位就没什么手迹流传下来过。 再看墨,不是特别亮,稍显“干涩”,但这并非墨不好,而是时间原因造成的。如果没看错,这肯定是用徽墨书写的,而且是徽墨中的上品南宋时最为有名的潘谷八松烟。 反过来再看纸,隐约能看到雪花状的暗纹,也确实符合宋代宫廷御用“青檀花笺”纸的特点。 再看中间的线,肯定是蚕丝编制无疑,已经发黄发灰,是不是近千年之前的东西不知道,但同样够旧。 不过这东西没办法苛求,哪怕证明线是一百多年之前的也不能说这本书是假的历朝历代,内廷机构都会对善本进行修缮,换线重订不过是基本操作之一。 所以,看到这里,只凭眼力,李定安至少确定有两样是对的纸对,墨也对,宋朝的墨和宋朝的纸,绝对接近一千年的东西。 周邦彦没有作品留传下来,所以不知道字对不对,丝线也没办法确定,因为不知道中间有没有换过。 唯一觉得有点问题的,好像就是印印章的内容倒是对,相同的印鉴李定安在国博都见过,凭记忆,暂时还看不出其中是不是有仿刻的。 他之所以觉得不太对劲,是三方宋代印鉴、一方元代印鉴,以及三方明代印鉴,颜色几乎一模一样。 如果和剩下的几方清代印鉴做对比,就能看出那么一点差别清代的印鉴颜色比较深,印迹比较清晰,但之前的,好像稍有点浅,颜色稍有点淡。 而且隐约间,这七枚印鉴也有点字体和墨迹表现出来的那种“虚化”的迹像。 很细微,几乎微不可察,也就李定安眼睛经过千锤百炼,他也够仔细,不然真不一定看的出来。 既然有发现,他就不得不怀疑元朝先不说,明与宋隔着好几百年,这几方印之间,也应该像和清朝的印一样,多少有一点差别才对? 如果抱着较真的心态再开发一下脑洞这几方印,也就是宋、元、明三代的印章,是不是是同一时期刻的? 盖在这本书上的时间,会不会也是同一天? 想验证也不难,麻烦一下马献明和舒静好,让他们找一下国博收藏的有同类印鉴的作品,再拍张照片发过来。 只要不是原印,就肯定有破绽,只要足够细心,肯定能找出不对的地主。 下意识的,李定安拿出了手机,但稍一转念,他又放了回去。 算了,没必要浪费时间,既然看了,就看个明明白白。比如万一是自己猜对了,难道只告诉对方只是印有问题,其它看不出来? 被这么多专家叫“老师”,都不够跌份的。 再说了,宋元明清四代内府藏书,就这十个字,也值得他耗费一次技能点。 思忖间,他果断的打开了系统,瞅了一眼,然后,眼珠子“攸”的往外一突 半真半假? 哈哈,这什么狗屁结论…… 李定安看的很仔细,也不是一般的慢,从上手开始到现在,差不多快过去了十分钟。 两位客人也不出声,只是静静的等着。但葛教授心里急的跟猫挠似的这七八天以来,李定安看东西,什么时候看这么久过? 大都是看几眼,再摸一摸,至多两三分钟就能给出结论。 看来十之**没什么问题,换种说法还真就被自己发现了一件价值好几亿的重宝? 想到这里,老葛的心跳都快了好几拍…… 又过了一阵,李定安突然就直起了腰,然后,两只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他,脸上的表情还极怪,感觉像是被吓住了一样。 你看我干嘛,这东西又不是我的? 老葛心里一咯噔,有了丝不好的预感“怎么样?” 这让人怎么说? 李定安“啧”的一声,然后嘴一咧,跟刚才葛教授的表情一模一样别提有多痛苦了。 不是……你倒是说话呀? 老葛正急不可耐,李定安“吁”的吐了一口气,目光在男人和女人的脸上来回转了好几圈,最后才悠悠的问“这东西是从国外弄回来的吧?” “嘿,可以啊?” 男人一声惊呼,眼睛都瞪大了一圈,“有点东西?” 何止是有点,东西多了去了…… 女人眼睛“唰”的亮了一下,双眼皮轻轻的抬了抬,若有所思的盯着李定安,好像在问你怎么知道? 李定安稍一顿,又指了指书“再冒昧的问一下你们之前肯定去过其它地方鉴定过,能不能说一下结论?以及,为什么又来了这里?” 要说这两位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,能值多少钱,几乎不可能。 不信? 就正排队的这些藏友,或是江灵雨直播间里的粉丝,随便拉过来一位让他看看这上面的印章……一枚不认识,难道全都不认识? 所以说就挺奇怪为什么不去孤本、善本珍藏最多,鉴定也最为权威的故宫或是国博? 肯定没去,不然自己早听说了。 再退一步,京城的古籍研究机构一大把,哪个不比展览会权威?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