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章 研制火药-《三国之襄武大帝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临近年关,此时的县城人已经没有那么多了,邓乡、金沟等地,已经分流走了部分百姓,他们的田地都被授在了哪里,县衙也在那几个乡修建了足够多的房屋,这些百姓兴高采烈,怀着对明年的憧憬和已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的热情去了那里。

    如今的县城里,除了军队外,还有近两万百姓,这里面还包括了匠营与女营。匠营是刘和刚成立不久的一个新营,只要是工匠或者有手艺活这类一技之长的,便可以进入匠营,每月拿着比军士高得多的饷粮。而女营则是那些尚没有嫁出去或者不愿意嫁出去的女子,以及那些老弱,她们主要的任务便是为军士负担一日两餐,每月也有微薄但还可以温饱的饷粮可拿。

    县城里都建起了火炕,一条通往劳洼乡煤矿的简易道路也修建完成,每日里都有民伕青壮从那里开采回煤炭运回县城里,现在石炭在白檀已失去了原先的神秘色采,大家已习惯并接受了这个新鲜东西,说实话,采用火炕之后,这个冬天显得也并不那么冷了。

    今天便是年关了,刘和心怀百姓,县城里每家都领到了犒赏的物资,每户一斤大米,一斤白面,两斤肉,一斤酒,所有的女人和孩子甚到领到了足够做一身新衣的布料,整个县城里喜气洋洋,到处都飘着肉香。

    军营也空了大半,现在讨虏营里光棍基本没有,因为刘和的授田之策,几乎所有的军士都找到了妻子,大年夜除了需要值勤和保持足够警戒的部队外,其余的刘和大笔一挥,全部放回去与妻子过年。

    “公子,您这样的带兵之法我还是闻所未闻!”看着空荡荡的军营,沮授一脸的苦笑:“这成么?”

    刘和笑道:“一张一弛,方是正道!这些军士长年累月关在军营之中,不但训练艰苦,还要付担很重的军事任务,他们的弦绷得太紧,而现在我们的军士都有妻子,有田地,像其它军队一样关在营中行么?肯定是不行的,他们也会想家的。”

    顿了一顿,接着道:“放他们回去,让他们体会到家的温暖,让他们感受到对未来的好日子的渴望。那么他们会更有激情保护他们这来之不易的幸福,这样的军队,会更有战力。”

    沮授道:“公子,我虽然不敢全部同意你的意见,但不得不承认,你感染了我,你也成功地说服了我。如果这真能成功地话,那么我相信,我们讨虏营将成为一支与众不同的部队。”

    刘和大笑:“当然,每个人在保护自己的利益的时候,会迸发出你想象不到的力量,而这,才是我追求的。先生,明年我将恢复汉初兵役制,但是我做了一些修改。”

    旋即他递给沮授一卷竹简。

    汉初,承秦制,实行征兵制。民17岁傅籍(登记),成为具有兵役义务的待役人员,称为“正”。“正”20或23岁起役.轮流应征,服现役两年,到60或56岁止。汉武帝时,土地兼并日趋严重,大批小农破产流亡,豪宫之家多有免除兵役的特权,又战事频繁,兵员需要量大,过去行之有效的征兵制度不能正常进行,也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,于是,兼行募兵制。此外,如谪兵、奴兵、少数民族兵也被广泛使用。东汉初,刘秀改革军制,取消郡县正卒轮流上制度,兵员以招募为主。

    东汉时期,募兵成为主要集兵方式,征兵制虽未废止,但募兵制盛行的结果是,国家以钱征集兵员,加重财政负担;一批农民长期离开土地,影响农业生产发展;应募者对将领的人身依附关系加员,演变成私家部曲,造成地方势力膨胀,为军阀的形成提供了方便。

    “这是?义务兵与志愿兵?”沮授对于这个层出不穷冒出新主意的公子简直有些头疼了。

    “先生回去慢慢琢磨吧,等领会透了,便给我查漏补缺,将此策完善。”

    “诺!”

    “还有先生,随我去匠营。我有一物定然先生再开眼界!”刘和道。

    “哦?但见其详!公子,请!”沮授道。

    此时的匠营石屋里热气腾腾,墙壁左右上方已经开了通风口,北风呜呜灌入,尽管如此,房间里还是弥漫着一股呛人的恶臭,屋正中置一口大陶罐。陶罐下燃烧着火红的炭火。刘和现在已经摇身变成为了化学家,他戴着一个用自制的防毒面具,眼睛熬得通红。正用一根木棍在不停地在陶罐中搅拌着,不时探头察看陶罐中的物体。

    在石屋的另一头也支着一只大陶罐,下面燃烧着炭火,陶罐中滚水沸腾,咕咕冒着浆白色气泡,几名军士和工匠在陶罐周围忙碌着,他们和刘和一样,也带着那防毒面具强忍着恶臭。将白草泽里用从鸟粪中扫来的硝土、麦杆草木灰按八比一的比例,然后倒入沸水中溶解煮沸。约煮了一刻钟,一名士兵喊了一声。“可以了!”

    另外几名军士立刻张开一幅麻布,紧紧拽着四角,麻布下是一只大木桶,三名大汉用布包着陶罐边缘,将陶罐提起,把沸腾的白浆水缓缓倒入麻布内进行过滤,料渣留在麻布内,而浆水则过滤进了木桶内。

    “好了,再来”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