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4、十年-《骑砍三国之御寇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王政等一行人继续向前而行。

    沿路两侧皆是麦田,行有约摸七八里地,见前头现出一处村落,王政立马远望,见村头有两棵大树,时已三月,树叶甚为茂盛,显得郁郁葱葱。

    “这村子瞅着有些眼熟。”王政看了一会,顾盼左右问道:“咱们去年下乡之时,是不是也来过此处?”

    “主公所言不错。”

    郭嘉看了片刻,点了点头:“那次陆太守陪同出行,曾说奉将军之命,将各县做了一个户口统计,这村名叫潘家村,原有户数千余,去年咱们来时,却只剩下了三百出头,其中多数还是老弱妇幼。”

    王政叹了口气:“干戈不止,苍生受劫,说起来江东的民生凋敝,却都是本将和孙策、袁术的纷争所导致的。”

    “民生凋敝,固然与孙策袁术这等乱臣贼子脱不了干系,却与主公无关。”郭嘉道:“主公兴义师,伐无道,我军南下本为剿戮群凶,拯救黎民,过程中有些许动荡,也是在所难免。”

    “兴义师,伐无道?”

    王政哑然失笑,摇了摇头:“对江东百姓而言,袁术是否无道之君,当真未必好说,便算是了,其君是恶,其民何罪?诚哉斯言。”

    这句话出自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。

    春秋时期,晋国经历了着名的‘骊姬之乱’,公子申生被杀,重耳被迫出逃。其实当时出逃的不光有重耳,还有晋献公的另一个儿子“姬夷吾”。姬夷吾逃亡到了梁地,请求秦穆公帮助他回国继位。承诺如果能帮他顺利回国,就把河西的五座城池送给秦国作为回报。后来,秦穆公还真的帮姬夷吾回国继了位,这就是历史上的“晋惠公”。

    晋惠公继位以后,却根本不想实现他当初割地的诺言。跟自己手下的大臣一起对来要地方的秦国使者赖账,说:“当时我还没有继位,做的决定没有法律效应啊。”使者没办法,只好骂着街回秦国了。

    过了不久,晋国闹了大饥荒,粮食颗粒无收,百姓饿死无数。晋惠公只得向秦国借粮。但是又担心割地的事情自己言而无信,秦穆公不会借粮给他。有大臣出主意说:“您可以跟秦穆公解释。不是不借,只是暂缓交割。如果秦穆公不借,就是他不对了。”

    晋惠公同意了,便写信给秦穆公请求借粮。

    秦穆公接到信以后跟大臣们商量,要不要把粮食借给晋国。大臣们大多都是反对,更有人提议:“晋国饥荒,正是老天对晋惠公言而无信的惩罚,我们不仅不该借粮,更要趁机去攻打晋国,这样必定能一战功成。”

    这也是正常人的反应,却没有想到秦穆公在这个时候说了一句非常感人的话,便是:其君是恶,其民何罪?

    晋惠公失信于人,的确是有过错,也对不起我,但是晋国的老百姓有什么罪呀?我为什么要因为晋惠公的过错,惩罚无辜的百姓呢?所以我决定借粮给晋国。

    此言一出,群臣皆是叹服,不再反对,于是无数堆满粮食的车和船跨越千里的水路陆路,络绎不绝的向着晋国都城使去,每一车,每一袋,既满载着秦国人的深情厚谊,也满载着秦穆公的格局和气魄,这便是天朝史上有名的泛舟之役。

    郭嘉默然片刻,沉声说道:“主公能有此心,臣甚为敬佩,代袁术为江东之主,长远来看,更是百姓之福,苍生之幸,依臣看来,主公英明神武之姿不逊光武,最多十五年内,必可令群雄俯首,天下重归太平。”

    刘秀一统天下所花的时间正好也是十五年,这个成绩放在天朝千年历史上也算中上了,但王政却还是摇了摇头:“十五年?太长了!”

    “那主公以为?”

    王政微微一笑,放目远顾,看着远处的村落,看着更远处的山川河流,突然低声吟道:“君不见白骨蔽野纷如雪,高树悲风声飒飒。一朝英雄拔剑起,又是苍生十年劫。”

    “一朝英雄拔剑起,又是苍生十年劫...”

    这诗虽然是初次听闻,但郭嘉这等饱学之士却是立刻明白了其中意思:英雄拔剑,则非成即败,可无论成败与否,苍生的十年劫难却跑不了了。

    但不管诗的本意如何,却也要看吟者何人,何时所吟,诗以咏志,那么放到此时却是另一层意思了。

    既是英雄,那自然就有责任让苍生所受的劫难少一些,所以王政心中的志向,便是认为拔剑的若是英雄,那么最多十年,便要一统天下!

    郭嘉暗自寻思,王政于初平四年揭竿而起,如今是建安二年,已是过去了五年时间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