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新人负费过 “传我将令,令司马师率三万人马从东面鱼尾台发起佯攻;司马昭至阵前督战,继续进攻,直到登上五丈原,攻破蜀军大营!’ 位于战场之外的司马懿连声发号,命令魏军保持连绵不断的高压攻击态势,甚至把两个儿子都给派了出去。 司马懿很清楚,即使押上一切,战局也并非如他想象中那么容易。这支蜀军除了作风顽强,还有连弩和未知的底牌。 前次在长安城外,三万蜀军轻松全歼四万五魏军的一幕,他不会忘记。 倘若蜀军在将败未败之时,忽然祭出一些魏国没见过的武器或手段,那么魏军此战绝对讨不了好。到那时,即使优势一方与劣势一方的位置不会互换,双方的战力对比也必将大大拉近。 但顾虑再多,司马懿也不得不破釜沉舟打这一仗。 不单单气氛烘托到了这里,不打不行 他必须要摸清楚马谡的所有底牌。 如此,才能通盘考虑接下来的计划,这个计划包含了国家、家族、还有子孙后代。 五丈原上,魏、蜀两军正在激烈绞杀。 魏军正在破釜沉舟式的进攻,蜀军则在舍生忘死般的防守。 这是马谡之前一直不曾尝试过的战争方式,也是司马懿之前一直极力避免的战争方式。现在,两个人不约而同选择了这个“一将成名万骨枯”的决战方式。 随着战斗的进行,司马懿不得不承认,他低估了蜀军在正面战场上的战斗力。准确来说,是低估了马谡麾下士兵在正面战场上的战斗力。 倘若今天驻守五丈原的主将是诸葛亮,司马懿断然不会发起全面攻击,他不想让自己的士兵全部死在八阵图之下。 没错,若是诸葛亮统兵,其断然不会采取马谡这种“愚蠢”的打法,把最大的利器之一一一诸葛连弩,在初次交手中就打光。诸葛亮一定会采取兵与阵法结合、连弩与兵器结合、长短并用,最大程度发挥军阵威力的方式来对敌。 这样的打法,可以让蜀军在即使面临三倍以上敌人的时候,也能立于不败之地。 当然,也不可能取胜。 诸葛亮又不是神,逆不了天。 然而马谡并没有这么做,或许是他根本不会用八阵图的关系,或许是出于其他什么原因,很轻易的就把连弩铁箭打得七七八八。 多年统兵的经验告诉司马懿,马谡这样的打法是难以持久的。 司马懿很想知道,马谡的依仗到底是什么? 他为什么可以连战连胜? 这不合理! 双方的兵种相同,都是步兵,战斗力应该也相差不大。 可魏军足足有十五万,是蜀军兵力的三倍。即使除去部分驻守在萧关、陈仓的兵马,魏军仍然有十四万之多。 十四万对五万,怎么可能输呢? 很快,一个时辰过去。 魏军士兵付出了极大的伤亡,五丈原西面的缓坡上几乎躺满尸体。 然而司马懿却惊奇发现,魏军仍然没有第五道防线,也就是蜀军最后一道防线。 即使魏军轮换了一批精力充沛的士兵继续进攻,甚至已经激发部队的战斗极限...仍然距离攻破第五道防线很遥远。 这时,一名士兵匆匆跑来,拱手禀道:“大将军,第五道防线前有一個宽三丈、深五丈的长条形瓮坑,从北至南贯穿整个坡顶,上面覆以稻草掩之,我军不查...士去坡顶,就纷纷掉入瓮坑,眼下伤亡惨重,不得通过.. “瓮坑?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