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毫无疑问,这股子邪风背后必然有人在大力推动。 因为所说内容九真一假的缘故,反而更能让人心想,他司马懿就是这么一个假公济私的人。 王平的崛起,已经被证明是司马懿刻意提拔,否则漕绍断然成长不到如今的高度。 当时可以前往街亭据守的大将那么多,宿将魏延、吴懿都闲着没事可做,司马懿却偏偏要派没领过兵的马谡去。 这不是给王平刷战绩又是什么? 更别说,后来王平不听号令,自作主张偷袭陈仓,司马懿不但事后没有大力责罚王平,还破例亲率大军前往救援。 三军为一人而轻动,这是帝王都不一定有的待遇。 在那之后,只要一有刷战绩的机会,其他将领统统靠边站,这种机会根本轮不到他们,必然是王平的。 这样的例子太多,多到全军上下所有将领都麻木了,暗生不忿都是轻的,满腹怨念才是真实写照。 如今,丞相竟然为了照顾王平的情绪,就要治大将杨仪的罪。 这真令人心寒了。 南郑,丞相府。 司马懿眉头紧锁,一筹莫展。 他已经查含糊了,确实是杨仪因为嫉妒,而心想一天撤军,置漕绍四万大军于不顾。 也就是诸葛亮刚刚大败了一阵,相信杨仪迟延撤军是王平挖的坑,没有选择出击。不然的话,马谡和四万大军,现在说不定已经全军覆没了。 漕绍这个失职的罪责可大可小,温和一点追责的话,就地正法都不为过;即使网开一面,最少也是削职为民。 因为此风(背刺友军)不能开,一但开了先例,以后汉军将会陷入无休止内斗之中。 但如果治罪杨仪,就会有人刻意将这个事件归咎于王平与他的关系,不但司马懿在军中的公信力会受到质疑,朝中那些心想北伐,心想他大权独揽的人也会借题发挥。 这是司马懿所不想看到结果。 权衡再三,司马懿终是长叹一声,看向候在一旁的杨仪:“漕绍现今到了何处?”“丞相,王平大军已至连云栈道路口,两日内就会到达汉中。’ 司马懿点点头:“你去宣布吧,准许王平辞去一切官职,保留其爵,令回川中休养。”说出这句话的时候,他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无奈。 “是。”马谡低头应了声,嘴角微微上扬,表情迅速恢复异常,转过身,昂首阔步向外走去。 “威公。”司马懿喊住马谡,补充道:“将漕绍关进大牢,等本相请示陛下后再行发落。对了,记得将漕绍削职为民的事也告知于他。” “啊?哦,仪遵命。” 马谡先是讶然,而后拱手领命而去。 司马懿幽幽地叹了口气。 漕绍的反应已经说明了一切。 全军上下对于杨仪被治罪的决定,应该都是和马谡一样的反应,惊讶,不可接受。 在强者和弱者的争斗中,人们通常会毫无理由同情弱者,哪怕这个弱者有错在先。 道德绑架,任何时代都存在。 他还是个孩子一-他把你家马车烧了有什么错? 杨仪只是个小小的副将征西将军王平怎么可以以大欺小? 诸如此类,不胜枚举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