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8章见招拆招-《从1991开始,收割全世界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黄成吉看出来了,韩小东绝不是嚣张跋扈的恶邻,这个人很好说话,脾气也好,是个干事业的人物。

    最初的不良印象驱除,黄成吉终于可以和韩小东说两句心里话了。

    “什么?你也买奶牛开牧场?”黄成吉眼睛瞪得溜圆。虽说现在改革开放了,私人可以开饭店,开商场,开工厂,但还没听过有人开牧场的。

    那还不得把裤子赔进去啊!

    你知道一头奶头多少钱吗?你又知道奶价多少钱吗?

    “韩老弟,咱们山城,不,不限于山城,几乎所有的城市,奶价都是由政府定价的,属于福利性质的,我这么跟你说吧!我那个牧场,一年到头,干的最好的结果就是不赔钱,挣钱,那是不可能的,成本太高,奶价太低。”黄成吉喝着剑南春,抽着软中华,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,“韩老弟,信我的话,干啥都不能干牧场。”

    韩小东知道他说的是实话,是为自己好。

    现在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时期,有很多关系民生的行业,比如煤气自来水电业供暖的定价都由市府掌握,这个年代还专门有个部门管这些事,叫物价局。

    牛奶,就是涉及到民生的特殊产品,它的定价权不由农场控制。成本高,定价低,导致绝大多数牧场都是赔本赚吆喝,这也极大的打击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,导致产量上不来,因为生产得越多,赔的就越多。

    黄成吉絮絮叨叨把这里面的弯弯绕绕给韩小东讲明白了。

    韩小东还真不知道这里的具体情况。他为两家超级奶企服务的时期,正是整个国家都在争先喝奶,奶企飞速发展,价格早就掌握在企业手里的时代。

    “怪不得一个地级市的牧场总共才有40多头奶牛。”韩小东自言自语,病根找到了。

    一直埋头不做声的曹家益抬起头来,那双浑浊的眼睛冒出了平时从未发出的光,“场长,韩老板的情况和咱们不一样,他自产牛奶是为了他的产品,不存在赔钱的可能,我觉得可以搞。”

    这位汤谷农场的奶牛饲养专家听到这个话题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