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刘协知道这是必须经过的过程,只有等到通过科举考试的士人数量够多,在朝廷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,他所提出的科举制才算成功。 刘协是知道,他所提出的那些制度,都是经历了时间的检验的,所以他才会毫无顾忌的去施行和支持。 其实刘协的科举,此时已经受到了大量底层士人的亲睐,比如太史成周,就是其中的一个。 太史成周出身贫寒,家中父母加上兄弟总共七人,就指望着家中的那几亩田地活着。 从小聪慧的太史成周,成为了他们家唯一的希望,太史成周也很争气,因为有天资且勤奋好学,他们村子里的夫子,很愿意教导太史成周。 很快太史成周就在夫子的教导下,才名远播,他的文章就连当地的县令看了之后,都会称赞。 可是在当时世家横行的背景下,像太史成周这样的贫寒士人,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。 那些世家豪阀,利用察举制掌控着读书人升迁的通道,读书人只有依附于那些世家豪阀,才能得到重用。 但是太史成周出身不好,并且家里也没有足够的钱财,去贿赂中正官,在这种情况下太史成周便只能空有一身才名,无法施展。 直到刘协诛杀董卓执掌朝政之后,这种情况才得到改变,科举制的出现,让太史成周看到了利用知识,改变自己未来的机会。 太史成周果断的报名了乡试,并且到处借钱东拼西凑,才凑够了前往县城考试的路费。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,太史成周取得了乡试第一名的好成绩,成为了一名秀才。 在乡试放榜的那一天,太史成周激动的当场下跪,朝着长安城的方向,重重的磕了几个响头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