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7章、杨廷和,谁之地?-《靖明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朱清萍不知道陛下为何心神不宁,所以她很自责。

    “陛下,奴婢愚笨,这些经文要义……”

    “你研习得很好。”朱厚熜回过神来,“朕每天都更明白一些。”

    他在等广东军情奏报,只是朱清萍不知道。

    这个时代的通信效率令人绝望,尽管驿路上的急脚递和边关军情正在日夜兼程地往京城赶。

    但决定信息传送速度的,也只是人的脚,马的腿,驿路各站之间交接的效率。

    乾清宫里的皇帝入睡前还在精研学问,在京朝参官早已进入梦乡。

    是通政使司汇总的全国奏疏少了吗?不,只是皇帝比许多人更在意这片土地。

    只有这个来自五百年后成为皇帝的灵魂,有一些此时无人能领会的意气。

    朱厚熜是皇帝,他血气方刚,他的身边有唾手可得的许多享受,可他觉得自己肩上无形的责任也很重。

    帷帐放下,朱厚熜想起因为自己一道圣旨可能引发的变化,眼角酸了酸。

    这次不是紫禁城里某些太监宫女的命运,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很多普通人的命运。

    他听着粤语歌长大,他去南边看过海,他从书里知道数百年后那里响起的炮声。

    他是皇帝,但肆意妄为改变历史只存在臆想之中,日精门之火提醒过他:超越时代太多确实会是疯子,皇帝只是封建王朝有限责任公司的原始股东,你特么真以为你是独资?

    他是皇帝,但有些臣子,总能很轻易地,随处就能揭开国家的某一处伤疤,轻蔑地告诉他:伱以为把账做平、让你能坐享分红很容易?

    帝国裱糊匠?最难职位好不好!

    朝堂衮衮诸公,与朝堂后备衮衮诸公,本质上没有区别。

    而孤家寡人就是孤家寡人,只要他用人,人就有自己的私心。

    现在广东这桩事,不就是私心作祟吗?

    他每天都更明白一些,知道自己其实处于最有利的位置,在这样的时代站到了最无可替代的位置。

    但是呢?杀不尽的。

    马蹄声踏破帝都的平静,军情奏报送入宫中之时,常朝正在举行。

    常朝之仪大过天,南海藩夷之事有什么可着急的?

    只是因为之前皇帝曾有明旨发往两广,所以常朝结束之后这道奏报才得以第一时间呈禀御前。

    朱厚熜打开封好印泥的奏报,从中抽出了纸张,看到其中一个个字的颜色,手就不禁微微颤抖起来。

    但要再等一等。

    朱清萍和黄锦只觉得皇帝这天下午比往常更加心不在焉,入夜之前第二道广东军情呈入后,皇帝仍然只是先留中了奏报。

    等第二天常朝后,终于有第三轮一共三本奏疏呈进来。

    严嵩为首,王守仁、杨慎侍立中圆殿中,只听皇帝开口吩咐高忠:“宣参预国策会议大臣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地方上呈到京中的奏疏,是必定要经过通政使司的。

    皇帝那边没有第一时间对某道奏疏给出意见,秘书班子内阁自然就要给出票拟意见。

    于是这个时候的国策会议,三轮奏疏的第一本、第二本,内阁其实都给出了意见,一起带了过来——按照现在的规则,皇帝批朱的奏疏版本也都是内阁给了意见的那本。

    朱厚熜坐在御座上,严嵩作为御书房首席、王守仁代杨一清言兵事,十八张交椅上坐满了十七个人。

    杨慎站着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