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在远房亲戚家寄宿时,那家里的孩子只比苗苗大几个月,特别能闯祸,身上总是脏兮兮的,还不愿意洗澡,每次洗澡就跟杀猪似的叫唤,亲戚家的狗被他逼的,宁愿待在小区里当流浪狗,只要他不睡,狗绝对不回家。 不是小孩子好带,也不是她有带娃天赋,而是苗苗实在太乖。 苏韵用温水简单冲了冲,天已经黑了。 她盯着把厨房翻了个底朝天,才找到的小袋土豆,6个鸡蛋,十几个窝窝头,半袋玉米面,半袋豆面,很是无语。 调味品也少的可怜,只有盐,醋,再加上一小罐快要见底的花生油。 孙大妈在吃食方面特别节俭,不单单只是孙大妈,而是这个时代的人普遍节俭。 经历了那三年有上顿没下顿吃树根的日子,他们习惯不饿死就行的状态。 但这样的饮食习惯很伤身体,长此以往,身体早晚会垮掉。 苏韵绝不会亏待自己。 削了几个土豆,做了醋溜土豆丝,又从菜园里摘了小青菜,炒了两个鸡蛋,蒸上几个窝窝头,晚饭就做好了。 八月末天气很热,苏韵在厨房里忙活这么一会儿,身上很快又出了一层汗,干脆把桌子摆到院子里,饭菜都端过去,一家人在院子里吃晚饭。 苗苗吃得满嘴油,“妈妈,这个炒鸡蛋好好吃。” “好吃就多吃点。”看她喜欢吃,苏韵给她碗里夹了一大筷子鸡蛋。 小奶娃抬头冲苏韵甜甜的笑,很快继续埋下头吃饭。 苏韵问:“妈,我的手艺怎么样?” 孙大妈夹了一筷子土豆丝,砸吧砸吧嘴,放了这么多油和醋,味道能差吗? 想到这茬,孙大妈就觉得心疼。 心疼那小半罐油,还有调料,更心疼那两个鸡蛋。 这儿媳妇啊,真是不会过日子,鸡蛋怎么能炒着吃呢,多吸油啊,做成蛋花汤多好,分量足,也不吸油。 孙大妈觉得自己持家过日子还是很有经验的,必须给儿媳妇提个醒。 “家里的东西呀,省着点吃,就拿那小半罐花生油来说吧,那是去年大队发的,要吃到年底,吃完可就没了,你明白我这话什么意思吗?” 苏韵咬了口三合面窝窝头:“明白,明白。” 孙大妈问:“真明白?” “真的,妈,我知道咱家没多少吃的。” 孙大妈满意了。 这才对嘛,没多少吃的,可不就得省着点。 苏韵嚼着三合面窝窝头,艰难下咽,心里琢磨,家里这点东西哪够吃?这样不行,她得想办法去趟黑市。 县里的副食品店粮油店,大部分东西都需要票,比起钱农村人更缺票,而黑市则有很多不需要票,用钱就能买到的东西。 家里的白面罐空了也得赶紧补上,她真的吃不惯窝窝头,太拉嗓子,还是白面馒头吃着香。 苏韵心里继续琢磨,家里有老人,有孩子,鸡蛋和肉肯定少不了。 孙大妈以前养了两只老母鸡,家里是不愁吃鸡蛋的,但是前段时间她实在太忙,没时间整鸡食,索性把鸡卖了换钱。 得养几只老母鸡,再买几只鸭子,要是有大鹅那就更好了,鸡蛋鸭蛋鹅蛋不愁吃,逢年过节还能杀了吃肉,想想都要流口水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