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王秋霞往旁边躲了躲,低头看鞋子,鞋面上溅了几滴水滴。 她很不高兴,这婆子是故意的,要不是她躲得快,鞋子就湿透了。 黄秋霞心里拱起一股火,又很快压下去。 捏紧拳头,在心里告诉自己——不行,你今天不是来打人的,你有很重要的事要做,这个老逼登想打随时能打,不急在这一时。 “我有事跟你们说。”黄秋霞往墙头看,“这里不是说话的地儿,进屋说。” “别别,我可不敢让你进屋,万一你砸我家东西怎么办?”冯婆子挡在门口。 “你放心,我今天不动手。”黄秋霞眼珠转了转,笑着说,“……我打算给郑宝秋介绍个对象。” “你要给我儿子介绍对象?”冯婆子先是吃了一惊,然后满脸不屑,“就你?你一个城里来的知青认识几个人?” 城里知青的人脉肯定没有乡下媒婆广,媒婆都搞不定的事儿,冯婆子不相信黄秋霞能搞定,再有,她很怀疑黄秋霞是真心想给她儿子介绍对象,还是故意捣乱。 郑老头听见动静从里屋走出来,昏黄眼珠看了黄秋霞一眼:“进来说话。” 郑老头发了话,冯婆子只能让人进去。 进屋后,黄秋霞没有废话,直接报了个名字,这个名字让跟着走进屋的郑宝秋心里一颤。 “……你什么意思?你要把狐狸精介绍给我儿子?” “……你这话什么意思?你要把苏韵介绍给我?” 两道声音同时响起,不同的是,一道纯粹是惊讶,而另一道声音惊讶中夹杂惊喜。 冯婆子跳脚:“……你脑子该不会被打坏了吧,我可告诉你,我是跟你打架,但我没把你打成傻子,你可不能赖上我。” 郑宝秋心动了,不管黄秋霞这话是不是真的,但他真的心动了,想到有人要把苏韵介绍给他,他的心里就一阵一阵发热。 郑老头没有冯婆子那么失态,他还算冷静:“黄知青,说说你打算怎么做?” 黄秋霞看着郑老头,心中了然,这两口子跟她爸妈真的很像。 她爸平常木讷讷,看着是个没主意的样儿,什么事都让她妈出头,但其实黄秋霞心里明白,她爸才是那个最坏的,让她顶替大哥下乡的,就是她爸,她都听到了,他还以为她不知道呢,火车站送行时哭的稀里哗啦,像极爱护女儿的好爸爸,虚伪恶心,哼,郑老头跟她爸一样坏。 “你们还记得苏韵当年怎么嫁给宋翌朝?” 黄秋霞这话一出,屋里三个人都没说话。 怎么可能不记得,那事儿当时在村里闹的挺大。 郑老头思索了一会儿:“你的意思是……” 黄秋霞点头:“没错。”她没有点明究竟是什么意思,但他们都明白这话什么意思。 冯婆子和郑老头两口子没开口,郑宝秋猛地摇头,语气坚定:“不行,绝对不行,苏知青是好女人,我们不能这么对她。” 黄秋霞挑眉,没想到郑宝秋会反对,还以为他听完会迫不及待答应呢。 嗤笑一声:“呵,好女人?当初就是你嘴里的好女人,用同样办法对付另一个男人。” 郑宝秋脸色不好看,黄秋霞说的是事实,但他不忍心。 黄秋霞可不管他有多纠结,伸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包东西,放在郑老头身旁的桌上。 “东西在这,要怎么做?你们好好想想吧。” 说完这句话,她转身走了,留下一家三口,默默无言。 桌上的小纸包不大,比鸡蛋略微小些,用报纸包着,跟平常从胡大夫那里买来的药包差不多。 郑老头盯着那包药粉,若有所思:“……这倒是个好主意。” 郑宝秋急了:“爸妈,你们该不会真要这样做吧,我不同意!” 郑老头瞪儿子:“你不同意,是谁死活要娶她?这会你又不同意了,那你今儿就去相人,把媳妇儿娶进家门,这事就算了。 ” 郑宝秋嘴唇嗫嚅一下,他不想相亲,那些人加一块,也比不上苏韵一根手指头,她长得那么好看,见她第一眼,他就心动了。 好几次做梦梦见她,她冲自己笑得那么好看。 可是自己真的要这么做?她知道后会不会怪他? 冯婆子见儿子一脸纠结,苦口婆心劝他:宝秋啊,你可要想好了,这是你唯一的机会,你可千万想明白,放在以前,妈不会同意这么干,但现在不同了,那狐狸精长本事了,能挣钱了,你要是把她娶进门,咱家可就不一样了。” 郑宝秋的内心很纠结,爸妈的话在他脑海反复回响,一遍又一遍。 是啊,这是他唯一的机会。 郑宝秋最终点头了。 只要她嫁过来,他一定会加倍对她好,她长得那么好看,他会对她很好很好,比宋翌朝好100倍。 …… 此刻,郑家人嘴里的主角,正悠闲坐在院子阴凉处,旁边放着一张高脚凳,方方正正的凳子上,摆着两个小盘子,一盘新鲜肉脯,一盘洗好的小黄瓜。 今天的太阳比昨天大很多,似乎连空气都是热的,苏韵左手握着蒲扇,慢悠悠扇风。 这种天气可真折磨人,稍微动一动,身上的汗扎堆往外冒,她一点儿都不想动弹。 不过她这人有个优点,天气再怎么热,也不影响食欲。 孙大妈和苗苗都出门了,苏韵自己一个人待在家里,给自己做了点好吃的小零食。 狍子肉蒸熟,捣成肉泥调味之后,摆在圆形饺子竹篦子上,风干定型,没有烤箱只能风干,好在效果也不差,最后切成小块儿。 咬上一口,一点儿也不硬,里边还有肉的筋道,十分适合当小零嘴,滋味不比猪肉脯差。 咔嚓咔嚓啃完一根黄瓜,捏起一片肉脯塞进嘴里,一群小鸡小鸭扑腾小翅膀,在院子里追逐打闹。 一只小鸭撞到苏韵脚边,被地上的东西吸引注意,低头用它扁扁的鸭嘴欢快进食,不一会儿,满院子的鸡鸡鸭鸭鹅鹅,寻着味儿,围在苏韵脚边,互相拱来拱去,争夺掉在地上的小碎肉。 小鸡小鸭刚来时是毛茸茸的一小个,还没有拳头大,如今依旧毛茸茸,但体型大了一倍,孙大妈说,过段时间会长得更快。 苏韵俯身挨个摸毛茸茸脑袋,嘴里嘀咕:“家里鸡蛋不多了,你们可要快点长大,长大才有鸡蛋吃。” “苏妹子,苏妹子,你在家吗?”先是一阵敲门声,不一会儿,门外传来呼喊声。 这声音很耳熟,哎,好像是庄婶子的声音? 苏韵起身,拍掉手上的碎渣,走过去打开门。 门外的黑瘦女人擦了把脸上的汗,笑着说:“妹子,我想再拿点货。” 苏韵惊讶:“这才几天那些货全卖完了?” 上次庄婶子可是从她这里拿了不少香包和清凉膏,这么快就卖完了? 今天天气闷热,待在家里不动弹也会出汗,见她热的满头大汗,苏韵请她进屋,给她倒了杯凉茶。 庄婶子一口把凉茶干了,舒爽地大呼一口气,抹嘴:“可不是嘛,苏妹子,你这东西卖的老好了。” 两人坐在屋里聊天,苏韵这才知道,为什么卖的这么快。 庄婶子家人口多,人多工分就多,她跟村里请了假,没下地干活,趁着最近天气热,又是秋收,大家伙没时间去黑市,她时不时跑跑周围村子,帮着这个买点东西,帮着那个带点东西,生意好着呢,认识的人也不少,这一来二去的,香包和清凉膏自然卖的快。 苏韵让庄婶子自己定价,她没定高价,香包加个两分钱,清凉膏往外卖加5分钱,这价格很良心,相当于只收个跑腿费,再加上香包和清凉膏好用,买的人不少,还有几个家里有孩子的婶子婆子,下手晚了没买着,急的直跺脚。 苏韵真的很佩服庄婶子,这大热天的,按照这个工作量,每天得跑好几个村子呢。 这是70年代的代购啊。 这可不像以后,交通方便,什么小汽车啊,高铁呀,飞机呀,有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,去哪都方便。 这会儿,出行全靠一双腿,庄婶子每次都是走着来,也没个自行车,单靠脚力,难为她能撑下来。 苏韵来这儿有段时间了,回想最初那几天,白天去趟黑市,或者上山摘些草药,晚上累得腰酸背痛,脚底磨出的水泡又酸又疼,次数多了,才慢慢习惯。 庄婶子不觉得累,脸上全是笑意,托苏韵的福,她的收入噌噌往上涨,是以前的好几倍,这能赚钱,吃点苦怕什么,就怕吃了苦,赚不到钱。 庄婶子笑着说:“要不是你,我还在地里干活呢,哪里能想到这挣钱的法子?” 苏韵不解:“我?” 庄婶子解释:“咱俩刚见面那天,你让我帮你买猪头肉,给我两毛钱,那时候我觉得这钱来的可真容易,再后来你让我帮你带鸡苗鸭苗,又给了两毛钱的小费,我这才想到这个赚钱法子。” 苏韵挠头嘿嘿笑,没想到还有这层缘故,不过这可不是她的功劳,是庄婶子自己努力,这活可不是人人都能干,得能吃苦才行。 苏韵手里香包还有不少,清凉膏不多了,只有二十几盒,是昨天晚上刚做的。 清凉膏全包了,又拿了60个香包,取完货庄婶子急匆匆走了,留下一道风风火火的背影。 第(3/3)页